茶叶网

绿茶“清汤绿叶”之谜,关键究竟在哪里?

发布日期:2024/8/20

中国绿茶以清汤绿叶、香高味醇誉满世界,它不仅以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惊艳国人,让绿茶成为“中国茶”较具代表性的茶叶产品,而且以“屯绿”为代表的炒青绿茶成为许多北非国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。


绿茶“清汤绿叶”之谜,关键究竟在哪里?


一、叶绿素乃代谢基础


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在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,叶绿素分布于细胞原生质中,与蛋白质紧密结合,不溶于水,受热时,会引起水解,由亲脂变为亲水。它不仅影响绿茶外形、色泽,而且进入茶汤影响汤色,是决定绿茶干色与汤色的主要色素。叶绿素主要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叶绿素a,呈墨绿色;另一种是叶绿素b,呈黄绿色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在鲜叶中的比例大约是2:1,但因品种、栽培条件和鲜叶老嫩等因素的影响,鲜叶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、比例不同,使鲜叶有深绿色与黄绿色之别。通常深绿色鲜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,浅绿色的鲜叶则相反。因此,深绿色的鲜叶适制绿茶,浅绿色的鲜叶适制红茶。

二、酶活性抑制


茶叶制造中颜色变化,不仅受自身色素种类影响,还受细胞原生质胶体中一种特殊蛋白质--活性酶的调控。


无论动物与植物,其体中都存在着有机催化剂酶,生物体就是靠酶的作用,进行着比体外非酶作用快数万倍的复杂的生化变化。茶叶中存在很多种酶,其中如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氧化,使叶色变红。如果用一定方法破坏了酶的活性,多酚类就失去了被氧化的基础,叶色不会迅速变红,绿茶的杀青,就是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,酶失活以后,茶在以后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红变的现象。


杀青,不论炒青、蒸青,都是利用高温破坏酶活性。如果处理不当,不但不能破坏酶活性,反而会增加酶的活性而引起红梗红叶。这是茶叶保持“清汤绿叶”的基本条件。

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温度影响,温度升高,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加快。温度每升高10℃时,速度大约加快一倍。这个倍数称温度系数,习惯上以Q10代表。温度对酶的两重性,就是在加快催化反应速度的同时,高温条件也增加钝化反应的速度;在常温条件下以提高催化反应速度为主导,高温条件下则以增加钝化反应速度为主导。据测定,植物酶的较适温度在40~50℃,当超过较适温度时,酶的活性就开始下降,在85℃以上时,酶的活性就被破坏。绿茶杀青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如下表所示。

酶受热活性破坏后是不可逆的,但温度低于40~50℃,酶的活性未遭钝化,在高温解除后,会恢复活力。所以杀青不透,暂时不产生红梗红叶,在揉捻或干燥时却发生了红变现象,就是这个道理。


三、工艺条件的制约


实践中,因鲜叶老嫩程度、含水量、杀青锅温的不同,产生的清汤绿叶效果也不一样。例如手工炒制龙井茶,锅温只需90~100℃(高级茶);而用84型杀青机,则要求锅温在300℃以上,二者锅温高低差距很大,但同样达到了不产生红梗红叶的目的。事实说明,高温杀青所指的高温,主要是通过锅壁传递与辐射,达到足以破坏酶活性的叶温。

杀青中蒸发的水分多,消耗的热量也多,叶温不易升高。嫩叶和雨水叶的含水量较高,而老叶和无表面水的鲜叶含水量较少,所以前者消耗水分所需热量较后者多。为了升高叶温,在生产中除用提高锅温的办法,常以控制投叶量来调节叶温。嫩叶在杀青中需要较高的温度,不仅是因为含水量较高,还与酶活动力较强有关。

本文来源:节选自《 茶学入门》,中国农业出版社,图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知删除。

TOP

在线客服 获取报价 免费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