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溪茶叶四大色种
发布日期:2024/12/9
安溪铁观音飘香神州、享誉天下,但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安溪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,茶树资源十分丰富,品种达50余个,被誉为“茶树良种宝库”。除了闻名遐迩的铁观音,还有许多茶叶名优品种,如本山、黄旦、毛蟹、梅占等四大色种,以及原产于长坑的大叶乌龙(大叶乌)、原产于虎邱的佛手(香椽)、原产于西坪的奇兰,从外地引入的肉桂、水仙、白牡丹、黄观音,等等。
(依次为本山、黄旦、毛蟹、梅占)
近一段时期以来,铁观音一枝独秀,迅猛发展,其它品种则受到忽视,种植面积越来越小,有的甚至濒临消失;销售渠道越来越窄,很少以真实面目出现在市场上,大部分作为原料茶,或者冒充铁观音;茶农生产效益也越来越差。
本 山
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。民国二十六年庄灿彰撰的《安溪茶业调查》称:“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(约1870年),发现者名圆醒,今号其种曰圆醒种,另名本山种,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”。
本山植株灌木型,中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开张,枝条斜生,分枝细密;叶身平,叶尖渐尖,叶形椭圆或长椭圆,叶薄质脆,叶面稍内卷,叶缘波浪明显,叶齿稍钝浅稀、大小不匀,芽密且梗细长,淡绿带紫红色,茸毛少;花果颇多。
本山外形壮实沉重,梗鲜亮,较细瘦,如“竹子节”尾部稍尖,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;茶汤橙黄色;叶底黄绿,叶张尖薄,长圆形,叶面有隆起,主脉明显;味清纯略浓厚;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。
该茶于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,为安溪四大当家良种之一,广泛种植于西坪、芦田等地。与铁观音“近亲”,但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,制乌龙茶品质优良,香高味醇,品质略逊,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;制红、绿茶则品质中等。
黄 旦
又称黄金桂。清咸丰年间(1850-1860),产于安溪县虎邱镇罗岩。黄旦的由来有两种传说:其一,相传,清咸丰十年(1860)安溪罗岩灶坑村(今虎邱乡美庄村),有个青年叫林梓琴,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。当地风俗,结婚一个月,新娘回娘家“对月换花”,返回婆家时,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“带青”(即植物幼苗),以象征世代相传,子孙兴旺。王氏“带青”之物,即为两株小茶苗,种在祖祠旁园地里。
经夫妻双双培育,长得枝繁叶茂。采制成茶,色如“黄金”,奇香似“桂”,左邻右舍争相品尝,啧啧称赞,特以王淡名字谐音命名为黄旦。后来,茶商林金泰将黄旦运销东南亚各国,供不应求。为进一步提高黄旦的身价,并根据黄旦的特征,又名黄金桂。其二,十九世纪中叶,安溪罗岩村茶农魏珍,外出路过北溪天边岭,见一株茶树呈金黄色,因好奇心驱使而将它移植家中盆里。后经压枝繁殖,精心培育,茁壮成长。采制成茶,冲泡之时,未揭杯盖,茶香扑鼻;揭开杯盖,芬芳迷人,因而传扬。后人根据其叶色、汤色特征,取名黄旦。
黄旦植株小乔木型,中叶类,早芽种。树姿半开展,分枝较密,节间较短;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,颜色黄绿有光泽,较单薄,叶面略卷,叶缘微波浪形,叶齿较密、深而锐;能开花,结实少。
黄旦具有十分独特的品质,主要体现“一早二奇”:一早,即萌芽、采制、上市早,黄旦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,比一般品种早10余天,比铁观音早近20天。二奇,即外形“黄、匀、细”,内质“香、奇、鲜”。条索紧细,色泽润亮金黄;香气优雅鲜爽,略带桂花香味;叶底中央黄绿,边缘朱红,柔软明亮;汤色金黄明亮,轻啜满口生津,滋味醇细甘鲜,令人心旷神怡。素以“一闻香气而知黄旦”而著称,自古有“未尝天真味,先闻透天香”之誉。
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评审会被认定为“全国良种”;1985年桂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“中国名茶”;1986年又被商业部授予“全国名茶”称号。在安溪,广泛种植于虎邱、西坪、金谷等地。该品种适宜制作乌龙茶,也可以制作红、绿茶。
毛 蟹
原产于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大丘仑。《茶树品种志》(1979年出版,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)记载:据萍州村张加协(1957年71岁)云:‘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我外出买布,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,他说有一种茶,生长极为迅速,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,栽于自己茶园’。由于产量高,品质好,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。
毛蟹植株灌木型,中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半开展,分枝稠密;叶形椭圆,尖端突尖,叶片平展;叶色深绿,叶厚质脆,锯齿锐利;芽梢肥壮,茎粗节短,叶背白色茸毛多;开花尚多,但基本不结实。毛蟹适应性广,抗逆性强,易于栽培,产量较高。
茶条紧结,梗圆形,头大尾尖,芽叶嫩,多白色茸毛,色泽褐黄绿,尚鲜润。茶汤青黄或金黄色。叶底叶张圆小,中部宽,头尾尖,锯齿深,密、锐、而且向下钩,叶稍薄,主脉稍浮现。味清纯略厚,香清高,略带茉莉花香;茶汤微青入口顺滑,口感醇厚有观音香。
该品种广泛种植于大坪、虎邱等地,适制乌龙茶,为高级“色种”的原料;制红、绿茶,毫色显露,外形美观,品质尚佳。
梅 占
原产于安溪县芦田镇三洋。梅占的由来有两种传说:其一,清道光元(1821)前后,芦田有一株茶树,树高叶长,但不知其名。有一天,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,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?王氏不知,一时答不上来,抬头偶见门上有“梅占百花魁”联句,遂巧取“梅占”为其茶名。其二,清嘉庆十五年(1810)前后,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,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,向杨讨饭,杨尽情款待,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。杨把它种在“玉树厝”旁,精心培育,长得十分茂盛。采制成茶,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,甘香可口。消息一传开,大家争相品评,甚为赞赏,但叫不出茶名来。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,将其命名为梅占。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,就逐渐驰名各地。
梅占植株小乔木型,大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直立,主干明显,分枝较稀,节间甚长;叶长椭圆形,叶色深绿,叶面平滑内折,叶肉厚而质脆,叶缘平锯齿疏浅;开花多,结实少。育芽能力强,芽梢生长迅速,但易于硬化。适应性强,产量较高。
梅占外形壮实、长大、梗肥、节间长,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,红点明,汤色涂黄或橙黄,味厚香醇。梅占也需嫩采。制红茶亦为。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,品质亦佳。制成的红、绿茶,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。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。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。
梅占分布十分广泛,在安溪仅芦田、龙涓等地有少量种植,在外地却是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,闽北和广东、台湾都有较大面积,而在不同产地能适宜制各种茶类,她不仅适制乌龙茶,还可以加工成绿茶、白茶、红茶,是做正山小种、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。
本文来源:图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知删除。
(依次为本山、黄旦、毛蟹、梅占)
近一段时期以来,铁观音一枝独秀,迅猛发展,其它品种则受到忽视,种植面积越来越小,有的甚至濒临消失;销售渠道越来越窄,很少以真实面目出现在市场上,大部分作为原料茶,或者冒充铁观音;茶农生产效益也越来越差。
本 山
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。民国二十六年庄灿彰撰的《安溪茶业调查》称:“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(约1870年),发现者名圆醒,今号其种曰圆醒种,另名本山种,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”。
本山植株灌木型,中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开张,枝条斜生,分枝细密;叶身平,叶尖渐尖,叶形椭圆或长椭圆,叶薄质脆,叶面稍内卷,叶缘波浪明显,叶齿稍钝浅稀、大小不匀,芽密且梗细长,淡绿带紫红色,茸毛少;花果颇多。
本山外形壮实沉重,梗鲜亮,较细瘦,如“竹子节”尾部稍尖,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;茶汤橙黄色;叶底黄绿,叶张尖薄,长圆形,叶面有隆起,主脉明显;味清纯略浓厚;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。
该茶于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,为安溪四大当家良种之一,广泛种植于西坪、芦田等地。与铁观音“近亲”,但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,制乌龙茶品质优良,香高味醇,品质略逊,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;制红、绿茶则品质中等。
黄 旦
又称黄金桂。清咸丰年间(1850-1860),产于安溪县虎邱镇罗岩。黄旦的由来有两种传说:其一,相传,清咸丰十年(1860)安溪罗岩灶坑村(今虎邱乡美庄村),有个青年叫林梓琴,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。当地风俗,结婚一个月,新娘回娘家“对月换花”,返回婆家时,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“带青”(即植物幼苗),以象征世代相传,子孙兴旺。王氏“带青”之物,即为两株小茶苗,种在祖祠旁园地里。
经夫妻双双培育,长得枝繁叶茂。采制成茶,色如“黄金”,奇香似“桂”,左邻右舍争相品尝,啧啧称赞,特以王淡名字谐音命名为黄旦。后来,茶商林金泰将黄旦运销东南亚各国,供不应求。为进一步提高黄旦的身价,并根据黄旦的特征,又名黄金桂。其二,十九世纪中叶,安溪罗岩村茶农魏珍,外出路过北溪天边岭,见一株茶树呈金黄色,因好奇心驱使而将它移植家中盆里。后经压枝繁殖,精心培育,茁壮成长。采制成茶,冲泡之时,未揭杯盖,茶香扑鼻;揭开杯盖,芬芳迷人,因而传扬。后人根据其叶色、汤色特征,取名黄旦。
黄旦植株小乔木型,中叶类,早芽种。树姿半开展,分枝较密,节间较短;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,颜色黄绿有光泽,较单薄,叶面略卷,叶缘微波浪形,叶齿较密、深而锐;能开花,结实少。
黄旦具有十分独特的品质,主要体现“一早二奇”:一早,即萌芽、采制、上市早,黄旦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,比一般品种早10余天,比铁观音早近20天。二奇,即外形“黄、匀、细”,内质“香、奇、鲜”。条索紧细,色泽润亮金黄;香气优雅鲜爽,略带桂花香味;叶底中央黄绿,边缘朱红,柔软明亮;汤色金黄明亮,轻啜满口生津,滋味醇细甘鲜,令人心旷神怡。素以“一闻香气而知黄旦”而著称,自古有“未尝天真味,先闻透天香”之誉。
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评审会被认定为“全国良种”;1985年桂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“中国名茶”;1986年又被商业部授予“全国名茶”称号。在安溪,广泛种植于虎邱、西坪、金谷等地。该品种适宜制作乌龙茶,也可以制作红、绿茶。
毛 蟹
原产于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大丘仑。《茶树品种志》(1979年出版,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)记载:据萍州村张加协(1957年71岁)云:‘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我外出买布,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,他说有一种茶,生长极为迅速,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,栽于自己茶园’。由于产量高,品质好,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。
毛蟹植株灌木型,中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半开展,分枝稠密;叶形椭圆,尖端突尖,叶片平展;叶色深绿,叶厚质脆,锯齿锐利;芽梢肥壮,茎粗节短,叶背白色茸毛多;开花尚多,但基本不结实。毛蟹适应性广,抗逆性强,易于栽培,产量较高。
茶条紧结,梗圆形,头大尾尖,芽叶嫩,多白色茸毛,色泽褐黄绿,尚鲜润。茶汤青黄或金黄色。叶底叶张圆小,中部宽,头尾尖,锯齿深,密、锐、而且向下钩,叶稍薄,主脉稍浮现。味清纯略厚,香清高,略带茉莉花香;茶汤微青入口顺滑,口感醇厚有观音香。
该品种广泛种植于大坪、虎邱等地,适制乌龙茶,为高级“色种”的原料;制红、绿茶,毫色显露,外形美观,品质尚佳。
梅 占
原产于安溪县芦田镇三洋。梅占的由来有两种传说:其一,清道光元(1821)前后,芦田有一株茶树,树高叶长,但不知其名。有一天,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,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?王氏不知,一时答不上来,抬头偶见门上有“梅占百花魁”联句,遂巧取“梅占”为其茶名。其二,清嘉庆十五年(1810)前后,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,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,向杨讨饭,杨尽情款待,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。杨把它种在“玉树厝”旁,精心培育,长得十分茂盛。采制成茶,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,甘香可口。消息一传开,大家争相品评,甚为赞赏,但叫不出茶名来。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,将其命名为梅占。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,就逐渐驰名各地。
梅占植株小乔木型,大叶类,中芽种。树姿直立,主干明显,分枝较稀,节间甚长;叶长椭圆形,叶色深绿,叶面平滑内折,叶肉厚而质脆,叶缘平锯齿疏浅;开花多,结实少。育芽能力强,芽梢生长迅速,但易于硬化。适应性强,产量较高。
梅占外形壮实、长大、梗肥、节间长,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,红点明,汤色涂黄或橙黄,味厚香醇。梅占也需嫩采。制红茶亦为。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,品质亦佳。制成的红、绿茶,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。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。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。
梅占分布十分广泛,在安溪仅芦田、龙涓等地有少量种植,在外地却是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,闽北和广东、台湾都有较大面积,而在不同产地能适宜制各种茶类,她不仅适制乌龙茶,还可以加工成绿茶、白茶、红茶,是做正山小种、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。
本文来源:图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知删除。